打造“极致数字化”,赋能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

    2022-09-30 15:54:12    来源:财视中国
    关键字:数字化金融

    当前我国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进入了四期叠加阶段,处于信息化的末期,移动化的成熟期,开放化的成长期,以及智能化的探索期。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金融机构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数字基因上的挑战、数据方面的挑战、技术本身更新迭代的挑战、制度上的挑战和经济上的挑战等。


    在此背景下,由财视中国主办的“华东区金融业数字化领军人物晚宴”闭门会2022年9月23日在上海举行,大会同时得到得帆信息玄武云法大大的大力支持。此次闭门私享会聚焦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从金融行业和科技赋能双重角度,分享了数字化转型落地经验以及科技公司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共同助力金融行业的数字化发展!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曲向军“金融机构如何打造极致数字化,赋能业务可持续发展及增长”的主题进行了分享。他提出,金融数字化的概念目前已经形成,但与业务战略如何契合,通过数字化切实创造业务价值,是行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要想实现数字化产生实效,首先需要自上而下达成共识,打造数字化转型战略蓝图,提升客户体验和用户体验。


    曲向军提出,业务和科技需要深度双向融合,建立一套科学的科技管理体系。同时科学实施,统筹推动和重点突破以实现速赢。最后,他强调在数字化落地执行中,变革管理十分关键。培养拥有核心转型领导力的优秀管理者很关键,工程师文化很重要,同时团队内一定要进行持续的有效沟通。


    当下,金融科技的异军突起,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正在重塑银行业务,银行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尤其疫情的大背景下,更提振了新一轮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而行业信创是政策与市场双驱,国家针对信创产业提出了“2+8+n”体系,是数字化转型的助推器,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新的赛道。在主题为”通过数字化和信创双引擎,为金融机构打造社交化运营之路“的演讲中,玄武云金融行业专家级顾问饶帅因此认为,新一轮数字金融的转型关键在于,需要以“产品”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建立与用户的强联系网,重塑品牌,以“用户”为中心构建社交化通信这条“高速通路”,缩短与用户的距离,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另一方面,更注重跟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传统的模式就是把消息触发到用户,用户收到结果就可以满足了。随着数字化的发展,现在更多希望用户参与进来,真正形成以用户为中心,把用户从接收者变成参与者。在科技与业务的结合方面,通过科技的力量快速响应前端业务的需求,来满足现有新需求,快速进行信息落地。


    饶帅也指出了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难题,比如人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标签不一样;跟用户之间的消息都是单向消息触达或结果告知,没有很好的情感建立;短信、微信、抖音等多媒体消息渠道独立建设,渠道互成壁垒,形成信息孤岛,影响对客户服务的响应速度,进一步的需求挖掘也遭遇重重障碍;信创已开启规模化,由“党政”向“行业”信创延展,金融是行业信创代表,如何接力信创浪潮,借助信创能极大降低数字化转型的成本;与此同时,玄武云通过合作客户案例,基于客户实际业务场景提出相应的落地方案——ICC融合通信中台,解决目前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难点。


    得帆信息低代码平台资深专家夏磊就 “全民开发,低代码赋能金融机构数字化生产力”提出自己的看法。得帆认为,金融企业在高度强化的数字化时代面临诸多运营压力,随着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重视线上业务,其对数字化技术应用和应用程序开发解决方案的需求将趋于旺盛,敏捷、高效的创新可为企业在数字经济中脱颖而出增加胜算。在此背景下,面向软件开发而催生出的“低代码”开发平台逐渐成为风口。


    得帆信息夏磊通过对得帆低代码银行案例的讲解,由浅入深的分享了低代码给金融带来的变化和价值。得帆低代码PaaS平台,结合得帆云低代码aPaaS和得帆云融合集成iPaaS平台双重能力,聚焦“敏捷开发”和“集成服务”双重能力,满足多变复杂的应用需求,解决金融企业对高技术人才的依赖问题,并以更加高效、敏捷、灵活、个性化的方式和能力应对市场变化,实现产业、组织、管理的数字化。突破技术创新与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实现业务与技术融合发展、敏捷应对市场变化。基于低代码开发平台的特点及优势,构建企业级敏捷开发的低代码平台逐渐成为金融企业创新发展新引擎。


    在主题为“金融机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金融服务新形态”的圆桌讨论中,华东某农商行零售金融专家徐老师作为圆桌讨论主持人,指出今天的金融机构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机构,银行也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跟大数据、人工智能、5G、云服务融合如此紧密,整个行业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数字化早已不只是科技部门的需求,而是需要跟业务更好的互相理解、融合与协同。


    他还指出,数字化转型既体现了效率提升、能力提升,同时也体现了用户价值的提升,给用户带来很多看得见摸得着的体验改善;对于银行业来说,营销触达方面也更高效和精准,依靠数字化经营,银行能够用非常低的成本触达到足够海量的长尾客群,对线上资产和负债业务产品的风控方面也有很大的帮助。数字化转型在带来正面优势的同时,也会造成金融的服务属性弱化。尤其今后二三类账户的逐渐开放和数字人民币的推广、普及、应用,在账户体系上给银行带来一定压力。而随着金融服务属性的弱化,银行业的平台价值也会随之弱化,尤其是缺乏流量和用户运营管理的中小银行。这些潜在的负面影响,也需要银行在未来的数字化转型中需要认真思考,积极应对,不能用自己的弱项作为发展引擎。


    工商银行高级金融科技专家刘承岩阐述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两个阶段,数字化银行的1.0阶段特征是电子化和信息化,关注的主体工作是互联网;智能化和开放化为特征的数字化银行2.0的阶段,关注的主体已经从互联网发展到数据要素。如果说1.0是数据辅助决策,很多工作是专家为主,那么2.0就是是数据驱动的模式,形成了人机协同的新模式。对于数字化的统筹推进方面,数字化2.0的建设关键在于整个团队要持续形成数字化的战略共识,比如工商银行就成立了以行领导负责的数字化治理委员会,来统筹推动工商银行的数字化治理和数字化转型工作;对于组织布局方面,工行在金融科技组织体系方面形成了一部三中心一公司一研究院的数字化组织布局,建立了完备的数字化金融科技服务新体系,系统性的推进工行数字化转型工作。


    对于数字化转型方法方面,刘承岩认为,数字化转型要回归业务本源,采用业务架构建模方法,聚焦业务对象、业务流程、业务规则等梳理,形成企业业务架构总体布局,用业务架构指导技术架构,系统性的推进数字化转型。对于技术和业务融合方面的挑战,工行在组织队伍上加快建设形成产品经理团队,产品服务支持团队,科技创新中心等新型组织人才体系,比较好的解决了技术和业务,总行和分行,银行和客户面临的数字化融合的挑战,全面提升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能力。关于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工行一方面通过采用市场化机制强化引入业界头部领军人才的力度,进一步优化完善数字化人才结构;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和完善技术和业务双向互动的人才交流机制,进一步加快数字金融综合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数字化转型中网点数字化面临的挑战,金融机构近几年做了很多探索,目前一些金融机构已经实现了把网点从仅承接资金服务向承接社会服务转型,譬如工行推出的工行驿站,网点除了承接金融服务外,还承接政务民生等服务,网点已经能嵌入到社区服务和线上服务中,通过数据要素的运用,数字网点能够感知到周边的网点周边的企业和个人需求,从而提供更精准极致的综合金融服务,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能力。


    国金证券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周轶珅作为券商的代表,从券商的角度分享了数字化转型的体会,提出券商在数字化转型中的“三板斧”。第一板斧是做顶层设计,绘制一张蓝图,目标是通过宣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让从上层到中层都了解数字化,知道科技到底会对未来的商业模式产生什么改变。第二板斧是科技赋能业务,业务和科技的融合。融合中最大的挑战是IT的员工不可能是全才,业务和技术样样精通,因此需要把各类人才分层,做组织上的调整,发挥不同IT人才的特长,各自发挥业务融合的作用。第三板斧是数字化基建,包括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大数据架构等。券商所有的核心系统都是依赖供应商,做数据基建的时候就会摇摆不定,一方面觉得依赖厂商不好,失去了自主能力;另一方面,真的要实现自主,在投入资金、人才建设等方面存在很多未知风险。目前在数字基建过程当中,券商的IT是要把握住不同的层级,不同的系统类型采取不同的研发策略。


    周轶珅分析了当下券商在数字化渠道的三种模式,一是综合型的头部券商;二是是纯线上的互联网券商;三是营业部为主的券商。跟银行相比,大部分券商目前的数字化转型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随着对商业模式和业务模式的探索,数字化也会被探索和创新。


    法大大是国内领先的电子合同与电子签云服务平台,为企业、政府和个人提供基于合法数字签名技术的电子合同和电子单据的在线协同签署及管理服务。法大大成立近8年时间,平台累计合同签署量约70亿份,每天平台的签署调用量大约在2000万次。法大大法律事业部总经理张霖,从法律科技平台方的视角,提出数字化和业务的融合只是时间问题,但业务和科技的平衡到底在哪里,却是需要明晰的。数字化转型不是盲目地为了上系统而上系统,而是要定性清楚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要了解清楚数字化系统带来的价值,要了解前沿技术如云计算的内涵、数字孪生的用处等,结合业务,判断清楚客户画像和具体使用场景,然后才能把数字化用到点上,用到实处。


    张霖认为,数字化转型还面临的挑战是对传统业务体系规则的冲击,以及数据合规等法律风险。比如《个保法》的实施,对个人信息的使用要求非常严格,就需要业务发展的同时,注重数据安全、数据合规的问题。在数字化赋能网点与渠道建设方面,首先要研究客户,需要把客户研究到颗粒度以上,有一定的数据基础之后,才能知道客户习惯匹配相应的功能。


    当前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主要有七个重点方向:一是优化战略布局;二是创新组织架构;三是夯实数据基础;四是提升技术能力;五是改善业务场景;六是加强风险控制;七是巩固发展生态。财视中国会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持续为科技赋能金融行业提供沟通的平台,助力好金融行业的数字化可持续发展!



    声明:本文来自于由财视中国主办的“华东区金融业数字化领军人物晚宴”上的嘉宾发言,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财视中国立场,我们的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若文章内容涉及投资建议,切勿直接作为投资依据。市场瞬息万变,投资请三思而后行。


    责任编辑:lily


    焦点新闻